LOGO

雅安市应急管理局

政务微信
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淬火实战,筑牢生命安全防线——雅安市2025年防汛防地灾综合实战演练侧记

来源:
发布日期:
浏览:
打印

“三断”情况下如何保障应急通信?水库泄洪与渗漏,如何科学高效进行应急抢险?

5月29日,雅安市2025年防汛防地灾综合实战演练在四川省区域应急救援雅安基地举行。本次演练由雅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雅安市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联合主办;市防汛办、市防地灾办,各县(区)防汛办、防地灾办承办, 旨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全面提升防汛防地灾能力,切实增强广大群众防汛防地灾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从会商研判,到预警发布、响应启动,再到群众转移避险、抢险救援、地质灾害风险排查和监测等,整场演练目的明确、程序规范、组织高效,充分验证了“防汛九条”的前瞻性、指导性、严谨性,有效检验了《雅安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雅安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操性。

预警信息精准触达,避险转移高效协同

“预计29日傍晚到夜间我市大部分地方有大到暴雨(40~80毫米),天全县、芦山县、荥经县、汉源县有大暴雨(100~180毫米)……”收到市级暴雨黄色预警后,汉源县赓即开展会商研判,通过气象短信平台第一时间发布预警短信,通过“雅安市地质(山洪)灾害防御精准靶向智慧气象服务平台”,采取“平台闭环短信链接”向山洪危险区、地灾隐患点、临水临崖工程、在建涉水工程、水库(水电站)等相关责任人同步发布预警信息。

天全县仁义镇上门组织山洪危险区、地灾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和扩区扩面的群众进行避险转移。落实以5至10户为单元的包保联户责任制;荥经县应急管理局瓦斯监控中心立即电话通知煤矿调度室值班人员安排人员紧急撤离,各工作面作业人员听到应急广播系统发出的撤人指令后,马上停止作业,沿避灾路线安全有序撤离出井。

市级有关部门在经过综合会商研判后,市防办决定提级启动二级防汛应急响应。市委办赓即协调市级领导下沉督导,预警覆盖区域县(区)联系督导组开展下沉督导。

从预警发布,到预警传递、启动应急响应,再到群众避险转移、妥善安置,演练坚持“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重要理念,狠抓“避险转移”最关键一招,打破传统“重展示、轻实战”模式,深度运用了“精准靶向智慧气象服务平台”“户户响人人响”等数字化平台,实现预警信息精准触达与避险转移高效协同。

靶向攻坚短板,让实战经验“变现”

暴雨预警信息发布后,雨城区陇西河水文站水位正在快速上涨,陇西河下游将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情况。雅安水文中心立即发布信息通知沿河镇(街道),沿河镇(街道)赓即启动上下游联动机制。

上里镇立即启动警报器、铜锣,村级微信群、电话信息推送避险通知;碧峰峡镇各村(社区)立即安排村(社区)干部、派出所民警对碧峰峡中心校一桥进行封桥管制;河北街道赓即组织红星村、挺进路社区巡河人员对所辖陇西河开展巡查与群众劝离工作。

上里镇、碧峰峡镇、河北街道通过上下游联动机制,及时劝离群众,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演练聚焦雅安防汛防地灾近年来实际发生的灾害类型和流程上的薄弱环节,设置了“上游下雨、中游吹哨、下游开跑”的上下游联动机制、水库泄洪与渗漏应急抢险、夜间预警信号调度处置、危化企业专项处置等高匹配性演练科目。这些科目的实战模拟,为同类灾情处置提供实战模板,推动重点领域防救工作提质增效。

聚力科技赋能,专业支撑筑牢防线

芦山县大川镇因强对流天气发生通信中断,灾害发生后,大川镇通过370兆无线应急通信向县防指报告,芦山县应急管理局立即组织通信保障队伍携带融合通信终端、卫星便携站等应急通信设备,前往通信中断区域,确保灾区与指挥中心间的通信;在地势开阔区域快速搭建卫星便携站,恢复避险安置点移动网络信号。

宝兴县蜂桶寨乡邓池沟村1组谢家坡因暴雨发生滑坡,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在途经过程中发现斜坡中部出现变形开裂迹象,立即用手机拍照,通过“雅安随手拍”APP上传照片,并描述了隐患位置、现状等信息。

收到报告后,技术人员立即到达现场,开展空中和地面调查。利用便携式无人机和六旋翼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机对隐患区域进行空中航测,快速获取滑坡体正射影像图和滑坡体高清图片,同时运用倾斜摄影建立斜坡3D模型,对斜坡进行整体变形迹象进行分析,评估是否有成灾风险,并提出下一步防治建议。

近年来,我市持续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加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力度,建立健全长效监测机制,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演练中无人机航测、GNSS位移监测、边坡雷达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排查与实时监测,大幅提升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与风险研判效率。与此同时,卫星便携站、融合通信终端保障“三断”场景下的应急通信,凸显科技在极端条件下的关键作用,充分体现了科技赋能雅安实践为全市防灾减灾救灾注入强劲动能的作用。

联动机制高效运转,责任明晰协同作战

整场演练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响应,公安、水利、自然资源、应急、气象、消防等多部门无缝协同,全面验证了“1+6+N”(指挥部+6个专项工作组+社会力量)指挥体系的实战效能,展现了应急状态下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从启动响应到结束响应的全流程实况,系统梳理预警发布、指挥调度、群众安置等关键环节,“空天地人车网”一体化监测预警指挥调度体系贯穿整个预案执行过程,既全面展现了应急管理的智能化与高效化水平,又检验了预案编制的科学性、实效性。

近年来,我市围绕“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目标,构建“空天地人车网”为一体的防灾减灾救灾信息化体系。在接入应急管理部、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并融合市委政法委、公安、自规、水利、林业、文旅、气象部门现有系统平台基础上,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了户户响人人响、雅安随手拍、雅安市综合应急管理、空天一体化、应急数据资源管理等系统平台。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气象和微波遥感卫星、机动无人机、地面视频感知网对森林防火、地质灾害、山洪危险、公共安全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监测、预警和分析,切实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目前,已接入市公安局、交通局、水利局等20个重点市级部门、7家在雅企事业单位救援物资、救援队伍、监测数据、重点场所等各类数据4亿余条,天网、雪亮、水利、交通、森林防火在内的重点监控视频2万余路,形成数据资产379项,发布数据服务123项。运用科技赋能为市安委会(市防减救委员会)提供监测、研判、预警、决策参考。

本次演练以“全流程、全要素、全场景”为核心,成功实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目标,达到预期效果。从物防到技防,从技防到人防,以实战、实地、实时、实播的方式,全方位检验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成果,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险情灾害提供了标准化、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无障碍浏览 | 站点地图 | 使用帮助
Copyright 2025 yjglj.yaan.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902259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930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8000014
联系电话: 0835-2223829
主办单位:雅安市应急管理局 
Baidu
map